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您当前的位置: >新闻中心>行业新闻
2025年春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
发布时间:2025-04-27 14:51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0

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、东北地区。3月上旬以来东北北部、西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土壤墒情总体较好,对麦播有利。各地应加强墒情监测,趁墒适墒加快播种春小麦,因墒因苗加强小麦水肥管理,促进小麦稳产高产,为今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 

  一、西北春麦区 

  (一)基本情况。本区域包含内蒙古西部、宁夏引黄灌区、青海部分地区、甘肃河西灌区和新疆春小麦区。3月上旬以来,大部分春麦区降水量较往年偏多2成以上,可有效补充土壤水分。目前墒情整体适宜,适宜春小麦播种出苗 

  (二)灌溉建议和措施。本区域水资源匮乏,降水量少,蒸发量大,土壤盐碱化面积大,灌溉是春小麦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。本区域主要为渠灌区和井灌区,可采取以下三种节水灌溉措施 

  1. 畦灌 

  1)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宁夏引(扬)黄灌溉春麦区: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以每亩320390 m3为宜,灌水45次。小麦出苗后,在三叶期前尽量不灌水,促根下扎。如果土壤墒情不足,麦苗长势偏弱,应早浇头水,分蘖期浇第1水,灌水量约60 m3/亩,结合灌水追施尿素约15 kg/。拔节期浇第二水,灌水量6080 m3/亩,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kg/亩。孕穗期,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%浇第3水,灌水量6080 m3/亩。灌浆期,墒情不足可适量浇第4水,灌水量4050 m3/亩,后期灌水选择无风天气,防止倒伏。作物收获后,入冬前适时进行冬灌,灌水量100120 m3/亩,压盐储墒。 

  2)新疆和甘肃河西春麦区: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90370 m3/亩,灌水45次。入冬前未进行冬灌的麦区,第1次灌水在3叶期进行,根据麦苗的长势确定灌水量,亩灌溉6080 m3;第2次灌水在拔节孕穗期进行,亩灌溉6080 m3,长势偏旺的麦田或墒情过多的麦田,适当推迟灌溉;扬花灌浆期根据墒情状况进行第3次灌水,灌水量5060m3/亩。灌浆中后期根据墒情进行第4次灌水,灌水量4050 m3/亩。灌34水时应密切关注大风天气,避免灌水不当引起倒伏减产。秋季作物收获后,可根据情况进行漫灌,灌水量80100 m3/亩,增墒压盐。 

  2. 喷灌 

  西北春麦区也可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,可采用移动式、固定式等喷灌设备进行灌溉,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25330m3/亩,喷灌56,地面灌1可根据墒情和苗情适当调整灌溉次数和灌溉量。土壤相对含水量小麦三叶期低于60%、分蘖期低于65%、拔节期低于65%、孕穗期低于70%、抽穗开花期低于70%时、灌浆期低于65%时,及时进行喷灌,每次喷水量2535m3/亩。秋季作物收获后,可根据情况进行淹灌,灌水量100120 m3/亩。 

  3. 滴灌 

  在西北春麦区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均可采取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,节水抑盐提单产。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270350m3/亩,共滴水710次,淹灌1次,灌水周期810天,可根据墒情和苗情适当调整。小麦二叶一心期滴水量2530 m3/亩,拔节期、孕穗期、抽穗期每次滴水量约 30m3/亩,扬花至成熟期每次灌水量约25m3/亩。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,全生育期共施用氮肥(N12.413.4kg/亩、磷肥(P2O59.113.7kg/亩、钾肥(K2O3.67kg/亩。秋季作物收获后,可根据土壤盐碱化情况进行淹灌,灌水量100120 m3/亩。 

  二、东北春麦区 

  (一)基本情况。本区域包含黑龙江及内蒙古东北部。 

  (二)灌排建议和措施。本区域降水较多,播种期及后期常因降水偏多导致墒情过多,局地易形成湿涝,影响春季播种和秋季收获,应及时散墒排涝。 

  针对去冬今春部分地区降水较多,一些早春墒情过多地块应采取耙雪整地等散墒措施,确保适墒适期播种。有水浇条件的田块,在二叶一心期和拔节期,适时灌水,随水亩施纯氮35kg;抽穗至开花期,随水亩追施纯氮23kg,若叶色深绿,可不追氮肥。旱地小麦拔节前后遇到5mm以上有效降雨,可趁墒亩追纯氮2kg左右。在抽穗期至灌浆期,结合“一喷三防”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12次,每次间隔710天。当生长后期、雨水偏多易出现湿涝的地块,应尽快抽水,排涝降渍。